除顫監護儀作為一種重要的急救設備,是疾病急救中心、各類各級醫院急診科、ICU、CCU、手術室等醫療機構及以外事故搶救現場必不可少的急救設備之一。
一些醫院的神經內科、老年病房、血液透析中心等也陸續配備了這種設備,對于挽救急重病人的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,但由于此類設備不經常使用,有的設備缺乏檢查和保養,出現故障時無法得到及時排除,將直接影響到搶救治療工作的進行。
?
除顫監護儀的通用操作程序:
⑴ 接通電源導線與患者生理監測(如心電電纜),檢查打印紙是否安裝,電源指示燈為正常狀態。
⑵ 開機自檢:各項自檢狀態是否正常,有無錯誤報警或故障代碼出現。
⑶ 粘貼心電電極貼片
⑷ 觀察心電圖,檢查心率、R波標記、心電波形質量等。
⑸ 設定生理監測信息報警限。如心率、室上速等。
⑹ 心律分析。急救人員和旁觀者應確保不與患者接觸,避免影響儀器分析心律。心律分析需要5-15秒。如果患者發生室顫,儀器會通過聲音報警或圖形報警提示。
⑺ 選擇除顫波形和除顫能量。不同機型其最大除顫能量不同。
⑻ 選擇操作模式,自動/半自動,同步/非同步
電復律時電流應與心電的QRS波群相同步,從而減少誘發室顫的可能性,如果電復律時正好處在心動周期的相對不應期,則可能形成室顫。
在轉復一些血流動力學狀態穩定的心動過速時,如室上速、房顫和房撲,同步除顫可避免這種并發癥的發生。
室顫則應用非同步模式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室速時同步除顫非常困難,因為綜合波的形態和心律失常的變化很大。室速時患者如無脈搏、意識喪失、低血壓或嚴重的肺水腫,則應立即行非同步電復律,應該避免因試圖用同步方式而延誤治療。
發現室顫或無脈性室速應在數秒內給予電除顫
⑼ 充/放電
當心臟手術或開胸心臟按摩而需作心臟直接電擊除顫時,所需專有小型電極板,一塊置于右心室面;另一種置于心尖部
心臟表面灑上生理鹽水,電極板緊貼心室壁。
前側位放置法:將一個電極放置在胸骨右緣2、3肋間,另一個電極放在心尖胸壁上.
電極必須很好同身體接觸,以便電能量從除顫器到達心臟,而在電極與皮膚的界面上沒有損耗,否則就會對病人產生嚴重燒傷。
⑽ 除顫效果的評價
電擊后5秒鐘心電顯示心律正常可視為電除顫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