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的通知
各區人民政府,各有關單位:
根據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有關規定,我委組織制定了《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》,現印發給你們,請遵照執行。執行過程中遇到問題,請徑向我委反映。
專此通知。
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
2024年6月21日
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
為進一步規范本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管理,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》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,結合本市實際,制定本規范。
一、適用范圍
本規范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,以下簡稱AED)的配置、維護和管理工作。
二、配置原則
根據科學規劃、注重時效、優化配置總數的原則,結合人口密度、人員流動量、分布距離、重點區域、場所面積等因素,按照3至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進行配置。
三、數量標準
(一)政務服務大廳:每個至少配置1臺。
(二)大型交通設施:
1.機場、火車站、長途汽車站:向旅客提供服務的樓層,每樓層至少配置1臺,樓層內旅客服務區域面積每超過4萬平方米增設1臺。
2.城市軌道交通站點:軌道交通站點(含城際鐵路車站) ,按站點配置,每個站點至少配置1臺;其中,有軌電車按線路配置,每條線路至少配置1臺。
3.高速公路服務區:每個服務區至少配置1臺。
4.客運碼頭: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的,至少配置1臺。
(三)娛樂休閑場所:
1.體育場館:每個場館的每個樓層配置1臺,單平層面積每超過4萬平方米的增設1臺。
2.風景旅游區: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的,每個至少配置1臺,且需考慮可高效覆蓋全區域的方案。
?。ㄋ模┐笮蜕虉觯ńㄖ娣e2萬平方米以上):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或建筑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,每個場所至少配置1臺。
?。ㄎ澹W校:每所學校(含幼兒園)校(園)區至少設置1臺,對于大型校園,應按照“3至5分鐘內調用”原則,結合學校面積、布局實際適當增加配置。
?。B老服務機構:每個養老服務機構至少配置1臺。床位數超500床的機構,應按照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配置。
(七)其他公共場所和單位:鼓勵寫字樓、住宅小區、各類企業或工業園區等其他公共場所及公安派出所、消防救援站等單位積極配置AED,可參考上述場所的標準進行配置。
四、標志標識
執行《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(試行)的通知》(國衛辦醫函〔2021〕602號)相關要求和標準。
(一)AED應使用統一標識。標識由心形內加電擊符號圖案、AED和自動體外除顫器字樣組成,背景色為橙黃色,心形圖案為紅色,文字和電擊圖案為白色,字體為黑體。詳見附件。
(二)標識應配置在AED放置點的明顯位置。存在視線障礙的AED配置點應配置發光標志。
(三)在外箱或機柜上,統一標明“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”字樣,粘貼警告用語和警示貼,禁止在非必要時取用AED,警示如蓄意破壞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。周邊應統一張貼操作說明、注意事項等內容,結合地方實際和鋪設地點情況配備多語種說明,方便公眾尋找取用。
?。ㄋ模┮雅渲肁ED的公共場所應在該場所平面示意圖上標示AED位置,并在重要出入口、AED放置處設有統一、明顯的AED導向標識。導向標識的配置應符合《公共信息導向系統配置原則與要求》(GB/T 15566-2020)和《應急導向系統配置原則與要求》(GB/T 23809-2020)的要求。導向要素規范、系統、醒目、清晰、協調、安全。
五、配置管理
?。ㄒ唬┩扑]配置。AED包裝內推薦配置具備單向通氣閥的呼吸面罩或一次性人工呼吸面膜、一次性手套等,保持及時更新。鼓勵常規配備急救箱或急救包。
(二)安裝要求。AED應安裝在顯眼、易于發現、方便取用的位置。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柜,保護外箱或機柜門應方便快捷開啟,不得上鎖、不采用掃碼開啟。戶外AED機柜或箱體宜符合《電子設備機械結構戶外機殼》(GB/T 19183-2003)的要求,具備防風、防雨、防曬等抵御有害環境影響的功能。每臺AED應由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統一編號(廣州首字母+行政區編號+AED編號,如越秀區GZ-01-00001),具體執行方式由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另行發文確定。
(三)信息接入。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AED電子地圖、導航和遠程管理系統,實現AED位置信息、品牌型號、配置單位、功能狀態、日常檢查、維護保養、使用記錄等在線管理。配置單位應在每臺AED安裝后5個工作日內,向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已配置AED的品牌型號、詳細位置(具體地址及地理定位信號)、配置單位、管理單位、現場照片、是否對外開放使用、對外開放使用時間段等相關信息。本規范外的單位、個人自行購買配置的 AED,鼓勵接入上述信息管理系統。
(四)移機拆除。配置單位不得隨意移機或拆除已接入信息管理系統的AED,確需移機或拆除的應提前1個月向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。新安裝配置信息,配置單位應在移機完成后5個工作日內通報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。
六、使用、維護管理
?。ㄒ唬┤粘J褂谩⒐芾淼闹黧w。政府統一配置的AED及社會力量捐贈的AED,由接收的公共場所管理機構或單位作為使用、管理的主體。單位自行購買的AED,由所購買的單位作為使用、管理的主體。使用、管理主體負責對AED定期檢查、維護保養和做好記錄。使用、管理主體應制定AED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制度,落實每臺AED的管理責任人,組織項目負責人完成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規范化培訓并獲得相應培訓合格證書,并及時在信息管理系統記錄、更新培訓人員信息。
?。ǘ┤粘z查。使用、管理主體以信息化或人工巡檢的方式對每臺AED每日至少檢查1次,檢查內容包括:放置位置是否正確、AED箱體或外框是否整潔完好、標志標識是否完好、是否附有操作流程、AED是否能正常啟動使用或AED指示燈狀態是否正常、AED電池和電極片是否在有效期內。日常巡檢中發現存在任何異常情況導致AED不能正常使用的,應立即設立故障牌或張貼故障標識,及時進行修復,并上報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。檢查、維護保養情況應及時進行記錄,相關記錄至少保存兩年。AED設備和配件(電池、電極板等)使用年限或維保協議到期前一年應制定更新計劃,確保及時更新。鼓勵使用現代化、信息化手段實現AED的智慧管理。
?。ㄈ┤藛T培訓。各單位配備AED后,每臺AED須按照“1:10”的比例要求,組織在AED安裝點附近工作的10名以上工作人員完成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規范化培訓,并獲得培訓合格證書或相關培訓合格證明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、急救醫療指揮機構、紅十字會為培訓的主要單位,鼓勵醫療機構、醫學行業協會、醫學科研機構等具備培訓能力的組織提供急救培訓服務,并建立培訓臺賬。
?。ㄋ模鳖A案與演練。AED的日常使用、管理主體應制定針對突發心搏驟?;颊叩膽碧幹妙A案,定期舉行應急演練(每年至少1次)。
七、監督保障
行業主管部門應采取措施,督促指導行業內相關配置單位按規定進行配置和維護保養AED。配置單位違反本規范的,由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依法予以處理。
八、本規范自2024年8月1日起實施,有效期為3年,由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。國家和省另有規定的,按其規定執行。
《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》政策解讀
一、制定背景
2023年5月1日,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正式實施。2021 年 12 月 13 日國家出臺了《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(試行)的通知》(國衛辦醫函〔2021〕602 號),提供了公共場所 AED 配置的規劃配置要求和安裝要求,指出“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組織有關專家為本地配置 AED 提供技術支持”的指導意見,為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提供了依據。為進一步規范我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和維護管理,統一全市AED標志標識和配置標準,借鑒國內外經驗和規范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了《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》(以下簡稱《規范》)。
二、文件制定依據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》、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—2030年)》、《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(試行)的通知》、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等相關法律規范和文件精神,結合我市實際,制定本規范。
三、主要內容
《規范》共包含八條內容,其中第一條是適用范圍,規定了《規范》適用范圍界定,主要適用于廣州行政區域內公共場所AED配置、維護和管理工作的范疇;第二條是配置原則,規定了根據人口密度、人員流動量、分布距離、重點區域等因素,按照3-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進行配置;第三條是不同公共場所配置AED的具體數量標準,對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第三十四條中規定的各個公共場所AED配置數量標準進行了規定;第四條是有關AED配置中標志標識的相關規定,主要執行《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(試行)的通知》(國衛辦醫函〔2021〕602號)相關要求和標準;第五條是AED配置過程中的配置管理,規定了AED安裝和配置過程中的具體要求和標準;第六條是AED配置后的使用、維護管理規定,主要明確了配置后管理的主體、責任內容及維護管理內容;第七條是明確了監督保障的責任主體和內容;第八條是規定了《規范》實施的具體日期及有效期。
四、廣州行政區域內哪些公共場所屬于本《規范》規定的AED配置范疇?
本《規范》所規定的需配置AED的公共場所包括:政務服務大廳、機場、火車站、長途汽車站、客運碼頭、城市軌道交通站點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風景旅游區、學校、體育場館、養老服務機構、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和單位;鼓勵配置的公共場所包括:寫字樓、住宅小區、公安派出所、消防救援站及各類企業或工業園區等公共場所和單位。主要依據來源于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第三十四條“政務服務大廳、機場、火車站、客運碼頭、城市軌道交通站點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風景旅游區、學校、體育場館、養老服務機構、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和單位應當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,并定期檢查、維護保養和做好記錄。鼓勵其他公共場所和公安派出所、消防救援站等單位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,鼓勵社會力量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器?!睂τ诓辉诒尽兑幏丁匪幎ǖ钠渌矆鏊蛦挝?,并無強制要求配置AED,但鼓勵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配置AED。
五、本《規范》要求的“根據科學規劃、注重時效、優化配置總數的原則,結合人口密度、人員流動量、分布距離、重點區域、場所面積等因素,按照3-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進行配置?!笨茖W依據來源?
本《規范》規定的配置原則科學依據來源于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20 年 8 月第 29 卷第 8 期《中國 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》。結合國內外公共場所AED配置項目方案和實踐經驗顯示,當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時,對于室顫患者,除顫每延遲1分鐘,生存率會下降7%~10%,即第一分鐘內除顫生存率在90%,而超過10分鐘除顫生存率基本為0。根據國內研究的結果證實,目擊者在3-5分鐘內使用AED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除顫,其存活率可高達50-70%。但進一步縮短時間要求,必然大幅度增加AED配置的數量要求和增加配置、日常維護成本,同時進一步縮短時間提升對患者的獲益有限而經濟、人力、管理成本顯著增加,難以達到最優獲益-成本比。“3-5分鐘內可獲取AED”的配置原則,符合科學性和經濟性。
六、本《規范》對各個公共場所配置AED的數量標準是如何界定的?
本《規范》中有關各個公共場所配置AED的具體數量標準以“按照3-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進行配置”的原則,再結合根據人口密度、人員流動量、分布距離、重點區域等因素進行配置。但可能受限于經濟能力、管理維護人力、AED所在公共場所管理方主觀原因及管理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限制,公共場所AED配置的工作數量往往一下子難以達到較高的水平,可具體結合實際情況,以政府為主導、政府必要經費支持、建立多渠道公眾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資金籌集方式、管理單位政策宣講及定期督導等方式逐步、分層開展廣州市公共場所AED配置,最終達到配置數量的要求。制定的數量標準主要綜合參考自《中國 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》、《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與維護管理規范》。
七、《規范》有什么亮點和創新?
1.確定“既要配好,更要管好、用好”的配置策略:在借鑒國內外AED公共場所配置項目的經驗基礎上,也提出了持續優化的“既要配好,更要管好、用好”策略,避免出現某些國家和地區(如日本、北歐部分地區)的AED配置密度高但使用率依然低下的困境,本《規范》不僅針對不同的公共場所的配置AED標準進行了界定,同時也在第六條使用、維護管理中明確了“日常使用、管理的主體”、“人員培訓”和“應急預案和演練”的內容,期望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督和維護機制、提高培訓和人員急救意識和使用現代化、信息化手段實現AED的智慧管理多方面措施,保障AED“既要配好,更要管好、用好”。
2.在配置原則中,在原有《中國 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》推薦意見3“建議單位或區域在公共場所配置 AED 時根據人口密度、人口流動量、分布距離等影響因素,可以按照第一目擊者能夠在 3~5min 之內獲取 AED 并趕到患者身邊為原則。”中,增加重點區域作為AED配置的影響和考量因素。
3.在標識標志中,在標識中增加了“廣州”的相關標識,體現本《規范》的適用范圍及特色之處。
4.在使用、維護管理中,明確了AED配置后日常使用、管理的主體,有效保障了AED配置后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,保證AED在緊急情況時正??捎?。
5.在配置AED編號時,明確“每臺AED應由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統一編號(廣州首字母+行政區編號+AED編號,如越秀區GZ-01-00001)”,編號規則體現到廣州的本地特色。
信息來源: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
相關鏈接:
http://wjw.gz.gov.cn/gkmlpt/content/9/9740/post_9740152.html#559
個人觀點:
如果說2023年2月1日,“廣州市人大”發布的公告,“通過《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》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”這是立法;

那么這次“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配置規范(暫行)的通知”自2024年8月1起實施則是對其后續的執行。執行的單位:“廣州市衛健委”;
所以廣州地區沒有配置AED的相關行業要注意了,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考慮,該配置AED的就要趕緊行動起來落實配置。
《規范》所規定的需配置 AED 的公共場所包括:政務服務大廳、機場、火車站、長途汽車站、客運碼頭、城市軌道交通站點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風景旅游區、學校、體育場館、養老服務機構、大型商場等公共場所和單位;鼓勵配置的公共場所包括:寫字樓、住宅小區、公安派出所、消防救援站及各類企業或工業園區等公共場所和單位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