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外除顫監護儀(AED)在中國的使用情況呈現出普及率逐漸提升、政策支持與推動、應用場景廣泛但面臨挑戰與不足的特點。
?
一、普及率逐漸提升
近年來,隨著社會治理效能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,AED在中國的普及率逐漸提升,多地政府、企事業單位和公共場所開始重視AED的配置,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為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及時的救治。
例如,杭州市急救中心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7月,該市公共場所AED的配置數量已達到8576臺,主要分布在社區、地鐵、火車站、景區、學校、健身場所等人流密集、突發事件易發地。同樣,深圳市自2017年啟動“公眾電除顫計劃”以來,公共場所已安裝AED超4.3萬臺,成功救治超100名心搏驟停患者。
二、政策支持與推動
國家政策對AED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—2030年)》明確提出,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,在學校、機關、企事業單位和機場、車站、港口客運站、大型商場、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、器材和設施,包括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。
此外,一些地方性法規也明確規定了AED的配置要求,如《貴陽市醫療急救條例》就明確規定機場、軌道交通站、火車站等應當配置AED等必要的醫療急救設備。
三、應用場景廣泛
AED在中國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,幾乎覆蓋了所有可能發生心臟驟停的公共場所,這些場所包括交通樞紐(如地鐵站、火車站、機場)、政府機構、學校、體育場館、醫療機構、商業區、辦公樓、社區設施、旅游景點以及酒店等,在這些地方,AED通常被放置在顯眼且易于取用的位置,并配備有清晰的使用說明和指示標志。
四、面臨挑戰與不足
盡管AED在中國的普及率逐漸提升,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不足。首先,AED的配置數量與人口密度、急救需求相比仍顯不足,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。其次,公眾對于AED的認知度和使用能力有待提高,許多人面對緊急情況時仍顯得手足無措,不敢或不會使用AED。此外,AED的維護、保養以及后續的急救技能培訓等問題也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解決。
五、未來發展趨勢
未來,AED在中國的使用情況有望進一步改善和提升,隨著政府對公共急救服務體系的持續投入與政策支持,以及AED技術的日益成熟與普及,預計AED的配置數量將不斷增加,覆蓋范圍將更加廣泛。
同時,公眾對于AED的認知度和使用能力也將逐步提升,形成更加完善的急救網絡體系,此外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,AED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將不斷提高,為更多的心臟驟停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