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建設校園急救課室需重點規劃空間、配備專業設備、設置課程并建立管理體系,參考如下:
1.建設形式
1)建設涵蓋火災應急、地震、中毒事件、溺水、急救較為全面的應急體驗學習館;2)建設轉對性較強,根據國家政策團標要求的學校急救課室。

2. ?空間規劃與設施配置
?
? 選址要求?:獨立設置在教學區或活動區,確保通風采光良好,使用面積約90-120㎡。分區設置操作區與教學區。
?基礎設備?:1)急救設備:校園急救站、AED除顫儀、急救包和其他應急救護物資。?2)急救教具?:心肺復蘇模擬人、AED訓練機、氣道管理模型、創傷包扎工具(含止血帶、繃帶等);
?模擬場景設備?:火災逃生艙、地震模擬平臺、VR設備(用于災難逃生訓練);
? 輔助工具?:多媒體教學系統、急救知識學習軟件、心肺復蘇教學一體機、海姆立克教學一體機、急救包(內含20余種應急物資)。
3. ?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?
?課程內容?:涵蓋心肺復蘇(CPR)、AED使用、創傷處理、常見急癥(中暑/溺水)及災難逃生技能;
? 教學形式?:小班實操(確保每人操作模擬設備)、情景演練、VR沉浸訓練、定期應急演習。

4. ?管理維護機制?
? 設備維護?:配備數字化管理系統監控設備狀態(如AED電量、電極片有效期、校園急救站正常運行、學習管理系統更新等),安排專人定期巡檢;
? 人員配置?:建立應急小組,確認管理負責人,組織教師學習急救并持急救證,學生骨干參與設備管理等。

5. ?延伸保障措施?
?校園急救網絡?:在圖書館、食堂等公共區域配置校園急救站(內含AED真機、急救包等),繪制校園AED地圖,同時導入校園急救站導航地圖方便查找;
? 社會協作?:對接醫療機構、應急機構及相關機構開發標準化課程,納入軍訓必修課或實踐考核項目。
注意: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校園急救課室建設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打造,如較為完善的應急救護體驗館(含消防、地震、中毒、急救等內容)亦可采用“團標”建設生命安全學習教室,針對專業較強的急救知識進行建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