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9日17點40分,34歲的天涯社區副主編在地鐵6號線站臺上暈倒,雖有周圍乘客對其心肺復蘇,最終還是回天乏術,折射北京公共場所急救系統性缺失。
2017年12月17日,海航公司的HU7440航班一名乘客出現昏迷,后經搶救無效死亡。
海航公司于今年1月2日,就上月發生的HU7440航班一名乘客出現昏迷,后經搶救無效死亡一事進行了說明。說明中稱乘客是因“自身健康問題”出現昏迷,乘務組“立即采取急救措施”,并且“機組立即返航”,“整個處置過程及時、規范”。
不論HU7440航班上發生的事情最終如何善后,當事乘客的生命已然無法挽回。這件事情讓另一個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的關注點:公共場所何時能夠配備AED?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器的縮寫,作為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,其操作簡單,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,并且給予電擊除顫,可被非專業人員用于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。
在許多發達國家,AED已經成為公共場所的標配急救設備,特別是在公園、交通場站等人流密集場所,而AED的普及化,也在急救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。這是因為,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多數伴有室顫、室速癥狀,相當于心臟不再向外泵血,在腦缺血缺氧持續8分鐘后,人無法存活,所以急救有“黃金3分鐘”的說法。AED取用的越快,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存活幾率自然就越大。
甚至在一些不是那么發達的國家,AED的應用也已經領先我國了。
在醫院以外心臟驟停,最安全的地方肯定是孟買機場。
綜合2號航站樓共有106個電子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,被安裝在能夠快速到達的明顯位置:如客運大廳,登機口,行李提取區,乘客長途客車,旅游車,甚至衛生間和電梯。是印度機場中電子自動除顫器安裝最多的。而除顫器的使用,往往比人們想象的要多。
去年,孟買機場醫療隊平均每天處理45例,其中大多數是心臟病發作和心臟驟停。2010年到2016年3月間,超過2億人次通過孟買機場。在這五年中,處理醫療事件85,000例。
盡管德里機場客流量更大,但孟買面臨的醫療緊急情況數量卻最多。一個機場的官員說:有許多理由能解釋這里醫療案例多。首先,它是一個熱門的醫療游客入境點。其次,孟買塔塔紀念醫院,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癌癥患者。最后,搭乘國際航班的老年人數量穩步上升,尤其從孟買到紐瓦克(美國特拉華州第三大城市)的直飛航班,有15-16小時的超長距離。
“我們發現在過去五年里處理的85000例醫療事件中,有1814位嚴重病例,主要是心腦血管突發,患者由機場醫療隊轉移到醫院”,孟買國際機場官員說。
這就是自動體外除顫器項目引入機場的所在。它遵循“3分鐘救援”法則的國際黃金標準。也就是說,乘客突發心臟病或心臟驟停,他/她接受除顫器電擊,將在180秒內實現救援?!贝罅康碾娮幼詣映澠?,確保旅客在通過機場旅程的任何時候得到安全,不到3分鐘除顫器可以被檢索和使用?!泵腺I機場醫療團隊資深醫生表示。
2015年,中國出現了首例在馬拉松賽事中應用AED急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案例,在無錫國際馬拉松比賽上,一名選手倒地后無呼吸無反應,3分鐘時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送到,1分鐘后患者恢復意識。
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大,公共場所的急救設備急需完善。以心源性猝死為例,我國的搶救成功率不足1%,而部分北歐國家高達30%,雙方的差別不在于醫院的設備和醫生的技術,而在于現場急救,現場的第一目擊人是否懂得基本急救知識,現場是否能找到急救設備,是決定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所在。
AED在緊急時刻的作用,這一點眾所周知,但為什么在國內很難推廣呢?一臺AED的價格在2萬元左右,公共場所、商業設施和大型交通工具內配備,誰來買單就成了問題。另外,急救黃金時間分秒必爭,“現學現賣”往往會耽誤寶貴時間,那么,人群中掌握AED基本使用方法的比例又有多少呢?更為關鍵的是,在等待AED的時間里,在一次除顫未能成功到下一次除顫之間,患者都需要被施以CPR即心肺復蘇術以維持,又有多少人能夠掌握CPR并能實際應用呢?如果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和技能者比例不高,即便AED真正配備到了公共場所,一旦遇到意外,依然有可能難以發揮最大效果。
對此,有關部門在加大公共場所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備力度的同時,不妨將急救設備配備情況作為一定的準入門檻,促使企事業單位在各自設施內配備急救設備。另外,也應當拓展更多渠道,讓公眾了解急救知識,掌握急救技能,比如,可以在中學生理衛生課、大學軍訓時對學生進行相關培訓,這樣的培訓,能大幅度提高青年人群中掌握急救技能的比例,受益的絕不僅僅是被培訓者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