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要想搞清楚AED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/ 自動體外除顫器)是什么,得先說一說什么是室顫。 通俗解釋,室顫是各種誘因導致猝死致命性心律失常。 猝死或意外發生心搏驟停后, 80% 以上3至5分鐘內,最常見的患者心電圖節律表現是室顫, 對猝死等致命性心律失常進行緊急救助的方法, 臨時可對患者實施心肺復蘇(簡稱CPR或人工心臟按壓), 實施高質量的CPR對減緩患者腦死亡、 幫助患者心臟泵血、 激起患者心搏恢復具有臨床急救的作用, 但最終搶救室顫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心臟電擊(除顫),尤其是AED自動體外除顫器, 它具有自動、快速、精準的心律分析能力,能自動對不同阻抗的患者實施能量補償, 可在最短時間內通過有效電擊消除異常心律,恢復心搏。據2017-2018年國家衛健部門數據統計,中國國內約有55萬人死于院外意外或猝死,且數據呈上升趨勢和中青年化。 2019年國務院頒發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)》 ,針對大量的意外與院外猝死情況,結合倡議并要求全國范圍內提倡普及CPR和AED ,提升城市及社會工作環境或社區的急救保障能力 ,減少意外與風險給社會及居民帶來的嚴重影響, 成為《2019-2030健康中國》 的關鍵內容之一。 基于此,國家衛健委2021年正式頒布了《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》 、國家教育部、國家紅十字總會等14部委也相繼發出 《關于開展“關愛生命,救助身邊”的活動通知》為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》 《健康中國行動(2019-2030)》等文件精神給出清晰的指導, 國家多部委陸續從2021年起, 開始對學校、廠礦企業、工業園區、旅游觀光景區、運動場所、交通樞紐等場地與場所,明確指出并要求開展長期有效的應急科普、急救培訓,急救演練,同時配備AED等急救設備。
隨著AED自動除顫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法律、法規進一步規范,提升了AED廣泛普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, 給予了更多院內/外急救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。
意外發生時, 如能第一時間獲取AED,則第一時間使用AED對患者搶救, 越早使用成功率越高。 如能在患者室顫發生后1分鐘內實施除顫, 成活率 >90%或以上, 但每延誤1分鐘,成活率下降10%或更多, 超過4分鐘后實施電擊除顫,患者存活率更低。 因此,AED急救也是“黃金四分鐘”急救周期的重要保障, 及時除顫是救命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