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除顫器是一種醫療設備,用于消除心律失常并恢復心臟的正常節律。
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向心臟施加電流,使正負電極產生的電流通過心臟來使心臟去極化。
在電擊作用下,所有的心臟細胞會同時去極化,并在電流消失后在生理作用下同時復極,由于竇房結在心臟中具有最高的自律性,因此它可以重新控制心臟的收縮節律。
?
在使用心臟除顫器時,需要迅速熟悉和檢查設備,確保各部位按鍵、旋鈕、電極板完好且電能充足。然后,將病人置于平臥位,迅速開啟除顫儀并調試至監護位置以顯示病人心律。
接下來,需要確保病人的胸部皮膚干燥,并在手控除顫電極板上涂上專用導電膠,正確安放電極板位置后,選擇適當的除顫能量并進行充電,當除顫儀顯示可以除顫信號時,雙手同時按壓放電按鈕進行電擊,如果電擊后仍為室顫,則需要重復該過程。
然而,使用心臟除顫器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。
首先,除顫應盡早進行,并在拿到除顫儀后立即停止胸外按壓。
其次,電極板安放位置要正確,兩個電極板之間的距離應不少于十公分,且不能有導電糊或導電液體相連,在放電時,兩個電極板應同時放電,并用適當的力量緊壓病人的皮膚。
此外,除顫時任何人都不應接觸病人以避免電流擊中。除顫后,應立即進行五個周期的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,然后再判斷除顫是否成功。
盡管心臟除顫器在糾正心律失常方面非常有效,但它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。
例如,使用后可能會出現心律失常、氣道阻塞和心臟破裂等情況,因此,在使用心臟除顫器時,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,并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,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癥狀,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尋求醫療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