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除顫儀(AED)的功能測試頻率需根據設備類型、使用環境及說明書要求綜合確定,通常遵循 “定期自檢與專業檢測相結合” 的原則。
?
一、日常 / 每周自動自檢
1. 適用設備
大多數現代 AED 具備自動自檢功能(如飛利浦、卓爾等品牌),可通過設備內置程序定期檢查關鍵部件狀態。
2. 操作頻率
至少每周一次:手動觸發自檢(部分設備支持自動每日自檢),確保設備在緊急情況下可正常啟動。
觸發方式:打開設備電源,按提示進入自檢模式,或通過設備面板的 “測試” 按鈕啟動。
3. 檢查內容
電池電量:確認電量充足(通常顯示 “GOOD” 或電量百分比≥80%)。
電極片狀態:檢測導線連接是否正常,電極片是否在有效期內(部分設備可識別電極片過期)。
軟件功能:語音提示、顯示屏顯示是否正常,是否有錯誤代碼(如 “ERROR 01” 需記錄并報修)。
二、每月手動功能測試
1. 適用場景
若設備無自動自檢功能,或需更全面評估時,建議每月進行一次模擬除顫測試(非真實放電)。
2. 操作步驟
連接電極片:將電極片粘貼在模擬人體模型或設備自帶的測試板上(切勿在真人身上測試)。
模擬檢測:啟動設備,跟隨語音提示完成 “心率分析” 和 “除顫建議” 流程,確認設備能正確識別 “可除顫心律”(如室顫)并觸發相應提示。
功能驗證:檢查顯示屏是否顯示正確波形,揚聲器語音是否清晰,按鍵響應是否靈敏。
三、年度專業校準與檢測
1. 必要性
AED 的核心功能(如心電圖分析算法、除顫能量輸出精度)需由廠家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校準,確保符合醫療設備安全標準。
2. 執行頻率
每年一次:無論設備使用頻率高低,均需進行全面檢測。
特殊情況:若設備經歷過高溫、潮濕環境或物理撞擊,需提前申請專業檢測。
3. 校準內容
硬件檢測:電極片接口導電性、電池充放電性能、電路板穩定性。
軟件驗證:更新固件至最新版本,測試不同心律下的分析準確性(如室顫、無脈性室速等)。
除顫能量校準:使用專業設備測量實際輸出能量與設定值的誤差(通常允許誤差≤±15%)。
四、特殊場景下的額外測試
1. 使用后復位檢查
若 AED 已投入急救使用,需在事后:
更換全新電極片和電池(即使未耗盡,避免下次使用時性能下降)。
重新進行一次全面自檢,確認設備復位正常。
2. 環境變化后的檢測
設備移動至新安裝位置后,需檢查安裝支架是否穩固,并進行一次自檢。
極端天氣(如高溫、暴雨)前后,額外檢查設備是否受潮或部件熱脹冷縮導致接觸不良。
五、記錄與追溯
每次功能測試后需填寫《AED 維護記錄表》,內容包括:
測試日期:精確到年月日。
測試類型:自檢 / 手動測試 / 專業校準。
結果:正常 / 異常(若異常需記錄故障代碼或現象)。
操作人員:簽名或工號。
備注:如更換配件的型號、有效期等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