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除顫器(AED)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心臟驟停急救的成功率,需從設備本身、維護管理、環境適配、應急響應等多維度綜合保障。
?
一、設備選型:從源頭保障質量
符合國際 / 國內標準
需通過權威認證:如中國的NMPA(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)注冊、國際的FDA(美國)、CE(歐盟)認證,確保設備電擊精度、心律分析算法、安全性符合醫療設備標準。
優先選擇主流品牌:如飛利浦、卓爾(Zoll)、邁瑞(國產)等,避免使用無資質的廉價設備,減少故障風險。
適配場景需求
戶外或溫差大的場所(如停車場、體育館):選擇防摔、防水、寬溫設計(-5℃~50℃)的設備,避免極端環境影響電池和電路。
高人流場所(如機場、商場):優先選語音提示清晰、操作步驟簡化的型號,搭配備用電極片和電池,縮短更換時間。
二、日常維護:建立標準化管理機制
AED 的可靠性依賴定期維護,需明確責任主體(如場所物業、醫療機構、志愿者團隊),并執行以下流程:
定期檢查(每日 / 每周 / 每月)
每日快速檢查:通過設備指示燈確認狀態(綠色為正常,紅色 / 黃色需排查),查看電極片包裝是否破損、過期(電極片有效期通常 2-3 年)。
每周功能測試:按設備說明進行自檢(多數 AED 支持一鍵自檢,自動檢測電池電量、電路、分析功能),并記錄檢查結果。
每月深度維護:清潔設備表面和電極片存放區(避免灰塵影響接觸),檢查存放箱鎖具、指示燈、標識是否完好,確保緊急情況下可快速取用。
耗材及時更換
電池:定期查看剩余電量(建議電量低于 70% 時更換),備用電池需單獨存放并標注更換日期(電池壽命通常 3-5 年,長期存放需每 6 個月檢查一次)。
電極片:一旦開封或過期必須立即更換,備用電極片需區分成人 / 兒童型號,避免誤用。
建立維護檔案
記錄每次檢查、更換耗材、維修的時間和內容,便于追溯設備狀態,同時關聯設備編號與存放位置,通過信息化系統(如物聯網平臺)實時監控狀態(部分智能 AED 可自動上報故障)。
三、環境與存放:減少外部因素干擾
安裝位置優化
易獲取性:安裝在顯眼、無遮擋的位置(如服務臺旁、走廊入口),配備熒光標識和應急照明,確保夜間或斷電時可快速找到。
環境適配:避免陽光直射、潮濕(如衛生間附近)、高溫(如暖氣旁)或低溫(如冷庫附近)區域,可使用帶溫控功能的專用存放箱。
安全性:安裝位置需防盜(如帶報警功能的鎖箱),同時保證緊急情況下可破拆取用(如使用易碎玻璃箱,搭配安全錘)。
防誤用與保護
張貼 “非緊急情況請勿動用” 標識,避免無關人員觸碰。
對兒童密集場所(如幼兒園),設備需安裝在 1.5 米以上高度,防止誤操作。
四、應急響應:確保 “關鍵時刻能用”
聯動急救體系
設備需關聯當地急救中心(如 120),部分智能 AED 可通過物聯網自動發送位置信息至急救調度平臺,縮短專業人員到達時間。
場所管理人員需掌握 AED 位置和取用流程,確保接到急救通知后能快速引導取用。
定期演練與培訓
對場所工作人員(如保安、客服)開展AED 操作 + 心肺復蘇(CPR)培訓,每年至少 1 次,確保熟悉設備使用步驟和應急配合(如 “一人操作 AED,一人做 CPR”)。
聯合社區或醫療機構開展模擬急救演練,檢驗設備取用效率、操作熟練度和與 120 的聯動響應速度。
五、法規與責任:明確管理規范
依據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》,AED 作為二類醫療器械,其管理需符合醫療設備維護標準,場所運營方需承擔主體責任,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備維護記錄。
建立 “故障快速響應機制”:發現設備異常時,立即張貼 “暫停使用” 標識,聯系廠商或維保單位 48 小時內修復,同時提供備用設備臨時替代。